自90年代起,緬甸作為主要供應國參與國際豆類市場。近年來,緬甸每年向國際市場,主要是向亞洲出口各種豆類100萬噸以上。
緬甸豆類主要分為兩塊:一塊是主要作物——黑皮綠豆、鴿子豌豆、綠豆,這三種豆產量占緬甸豆類總產量的70% 以上。另一塊是特種作物——黑眼豆、紅蕓豆、鷹嘴豆。
黑皮綠豆主要在緬甸南部種植,每年11月水稻收割后,在土地干燥時種植。從11月到第二年 2月種植,不需要灌溉和雨水。3個月的生長作物,在2 月份進行收貨。
黑皮綠豆品質標準分為兩種。特優質量和一般質量。特優質量即約90%留在3.24毫米孔的篩子上面的豆子。平均質量即指同樣孔篩漏下去的豆子,總產量的 35%是特優質量的豆子。
緬甸綠豆除了山區,可在全國各地種植。緬甸綠豆分為:雨季作物——僅在緬甸中部種植;冬季作物——可在全國各地種植。冬季作物的質量一般好于雨季作物,后者有時在開花或收貨時遭雨水的損失。緬甸綠豆有兩種品質標準。一種是緬甸南部生長的規格在3.25毫米和 3.5毫米以上的優質綠豆;一種是平均質量的綠豆,生長于伊瓦底三角洲和緬甸中部。
緬甸綠豆主要出口市場是印度、中國、馬來西亞和印尼,出口量約占產量的80%。中國對綠豆的需求同印度一樣強勁,有時甚至更盛。所有向中國的出口都為公路運輸,通過邊界進入中國云南省。
緬甸綠豆主要品種是“毛雜豆”(明毛混雜)和“油綠豆“(明綠豆)兩種;在中國的主要用途是生產脫皮綠豆作為食品原料,部分用于發豆芽和綠豆湯。
對緬甸農名來說,豆類是經濟作物,只要有更多的投資和較好的技術,豆類就能增產,預計緬甸出口豆類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加。
(參考資料:中國綠豆進出口貿易情況和產業進展建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