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摘要:
據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發布的《餐飲產業藍皮書》顯示,2018年我國餐飲產業規模比1978年增長780倍,復合增長率達到18.1%,已成為僅次于美…
據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發布的《餐飲產業藍皮書》顯示,2018年我國餐飲產業規模比1978年增長780倍,復合增長率達到18.1%,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餐飲市場。
雖然中國餐飲市場僅次于美國,然而在達到萬億規模的生鮮B2B上,頭部玩家規模占比仍然很低。目前最大的美菜18年GMV是210億,宋小菜20億,加上其他幾家一共不到400億,另有數據顯示,2018年中國整個餐飲食材配送市場達353億元。也就是說生鮮B2B玩家占整個餐飲市場的比值不到1%。
而美國的Sysco(西斯科)是全球最大的食品供應商,2018年財年營收近587億美元,占全美食品市場份額16%。第二名USFood占比8%,第三名PFGC占比4%。相比之下,中國生鮮B2B的規模非常低。
而且,美國人口3.27億人,中國人口13.95億人是美國的4倍,中國生鮮食品市場規模只會比美國更大。中國市場機會更大的同時,也會面臨更多的挑戰。
相比于美國生鮮B2B,目前中國生鮮B2B有兩個大挑戰:
1、上游供應鏈不成熟。農產品上游供給分散,米面糧油還有比較大的供應商,但生鮮蔬菜,都是“小攤小販”的生產。
這意味著,中國生鮮B2B供應鏈的整合難度更大。食材種類多,價格差異大,非標性強,產地分散,整合難度高。食材流通環節過多,渠道鏈條長,損耗大。這對生鮮B2B平臺的供應鏈管理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。
2、下游零售商/餐館,高度分散,不像美國已經形成了連鎖化。下游端商戶沒有完全與生鮮B2B平臺對接起來,只是有部分通過B2B平臺進行采購,而且是部分品類。
簡單來說,大部分餐飲企業理念落后,缺乏統籌兼顧的眼光、能力和人才,與原材料供應商,物流服務商,消費者等節點彼此分裂。所以對生鮮B2B平臺的末端客戶拓展及管理有著更高要求。
(金威瑪資訊——內容摘自網絡)